近日,天津港首臺成功應用輪邊驅動裝置的輪胎場橋在集裝箱碼頭持續穩定運行超過6個月。該裝置由股份公司聯合金岸重工公司、SEW-傳動設備(天津)有限公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其成功應用標志著港口裝備智能化、低碳化升級取得積極進展。
化繁為簡:傳統結構的革命性創新,提高了設備作業效率
傳統RTG行走結構依賴“減速機+聯軸節+鏈輪+鏈條+罩殼”多級機械傳動,部件數量超10個,傳動鏈長且復雜,傳動效率僅為75%左右。升級為輪邊驅動裝置后,通過“新型行星式輪邊減速機+永磁電機”模式,淘汰了傳統龐大、低效的減速機、聯軸節、鏈輪鏈條等部件,核心部件減少至3個,大車定位精度提高到±3-5cm,傳動效率提升至90%以上,設備體積縮小1/3,結構緊湊度提升40%,啟動時間、定位時間均有一定程度的縮短,單機作業效率提升約5%,顯著提升了設備的自動化水平。

動力升級:高效節能的雙重突破,降低了單機運行能耗
傳統RTG使用4臺三相異步電機驅動行走,負載波動時電機輸出效率下降,啟動時需克服減速機、聯軸節、鏈輪、鏈條等多重傳動慣性,響應時間長,負載突變時電機易出現卡頓。而輪邊驅動裝置升級動力傳動模式,采用4臺永磁同步電機,傳動鏈短、傳動間隙小,大車啟動響應時間縮短,負載突變時轉速波動小,動力輸出穩定,整車運行平穩;同時可減少能量轉換損失,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符合港口綠色發展要求。據測算,更換輪邊驅動裝置后,全年可節省電能6832.8度電,節約能耗約0.84噸標煤,大車運行能耗較改造前降低了約13%,節能效果良好

運維革新:從“高頻養護”到“極簡運維”,節約了設備維護成本
傳統RTG傳動系統由于零部件多、配合精度低等既有不足,機構故障點多、設備故障率高,且傳動鏈輪、鏈條需在露天工況下持續保持潤滑狀態,設備需要進行大量的日常強保、一級保養等養護措施,保養時間長、維護成本高。“技術升級”后,輪邊驅動裝置設備故障率能降低約15%,提高了設備可利用率。同時,改造后的設備齒輪油使用量僅為原先的1/14,維保時間降低25%,單臺場橋年維保成本節省約1.1萬元,大幅降低了設備的維護成本和停機時間。

輪胎場橋輪邊驅動裝置憑借其高可靠性、低故障率、低維護成本等多重技術優勢,有效助力天津港設備智能化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升了港口設備的自動化定位精度和作業效率,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